盈配资
我们可说的包括:
老子为什么要倒骑青牛?
老子骑的青牛是什么牛?
老子骑牛写的《道德经》是什么?
我们最后还可以说
黄牛党是什么?
一、老子骑的青牛倒底是什么牛
老子骑牛过函谷关,留下五千言《道德经》,这个故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,怎么说都不过分。
我们今天就从那头最特别的牛说起,聊一聊《道德经》的牛倒底有多牛。
首先第一个问题,老子骑的青牛倒底是什么牛?
有一种说法,说老子骑的青牛是《山海经·海内南经》里的“兕”。
《山海经》说,上古有瑞兽“兕”,状如水牛,全身呈现青黑色,有独角兽那样的犄角。
兕一直被认为是祥兽,古书多处记载,看到兕出现,就会天下昌盛。兕的模样倒底怎样?其实我们多数都见过,按目前研究来看,就是动物园里的犀牛。犀牛大而沉默,稳重如山,外形奇特盈配资,真是有神兽之姿。也只有这样的牛,才能配得上老子的神仙举动。
另一种说法则与五行相关。说老子倒骑青牛,指的是他掌握自然之道。因为按五行八卦来看,青代表东方;中央是黄色,属土;而牛从大地生,是大地的生灵,代表大地,东方与大地,这种组合符合自然之道。道是老子思想核心,这样解释,也有一定道理。
这都是演义传说。老子骑青牛,有可能他家里就有一头青牛,平时他出行,就是以这头青牛代步。青牛是什么?可能就是水牛。现在在南方一些地方,这种水牛仍被当作农事耕作的工具。青牛性情温和,通人性,两只犄角在遇到危险时颇有攻击力。与水牛同一脉的野牛在非州草原上是彪悍的一群,有记载说,连狮群也不敢惹成群的野牛。我们在动物类纪录片中,常常看到狮子被野牛顶翻的场面,还有狮子被牛角顶开膛,性命存危。老子骑着这样的牛远行,既稳当,又有安全感,也不是不可以。
二、老子为什么倒骑青牛
老子为什么倒骑青牛。
我小时在乡村骑过牛,那种体验感觉现在还记得。骑牛并不舒坦,因为牛背太宽,骑的时候两腿打开劈在上面,时间长了很累。并且牛背硬,没有鞍之类的工具辅助,牛脊骨把屁股硌得生疼。
至于骑牛驰骋,更是不可能。因为牛根本就不会干这种事。
所以骑着牛走,多数时候是慢慢悠悠。
老子倒骑牛,很符合道的状态,因为倒骑是任由牛走,这一种顺其自然的状态。
一般来说,正骑牛马或者驴,都是人驾驭牲畜,以人为力量控制为主。而倒骑,则是自由的、有任性逍遥感觉,更浪漫,更自由,很符合中国古代文人的追求。中国古代多有“倒骑”的传说,八仙中的张果老就是就是倒骑驴。竹林七贤”的刘伶,他常在出门的时候带着一个仆人,让仆人拎着铲子,自己抱酒坛倒坐鹿车上,嘱咐仆人,“如果我喝酒喝死了,就把我直接埋了。”
老子和庄子,是中国文化中自由浪漫的源头,《道德经》的语意飘逸浪漫,若安排老子过函谷关,实在想不出还有哪些姿态比倒骑青牛这种设计更合适。
道德经是什么
对于这个问题,老子自己解释过,说“天下皆谓我道大,似不肖。”意思是:天下人都说我所说的道太过普泛了,很难加以具体把握。连作者自己都这么说,我们一般人只能尽自己的理解了。
后世各种说法中,我比较认可的一种说法是:道生化万物,德养育万物。
道是什么?它是虚的,道为虚无是道德经的整体气质体现。道与宇宙的本源一致,它生化万物的根本。与宇宙规律一样,道有自己运行的特征,在正反之间出入自如、因势而为。如果我们要找到感应道的法宝,那么慈爱、俭约、不与天下争得利之先,是方法与准则。
德是什么?
德一种规范,一种准则。生育它而不拘系自有,成就它而不执为仗恃,得尊重而不肆行主宰,这是德。
“清、宁、灵”等,是德能的表观,即天因为浑融一体而清明,地因为浑融一体而宁定,精神因为营魄抱一而活灵。《道德经》中说到的“袭明”“葆光”“微明”“袭常”等词汇,与“清、宁、灵”相关,都是达到德的方法与手段。含而不露的明,潜藏不露的光亮,以及不引人注意的明道,都是世俗应用场景中柔弱胜刚强的要理。这也是德的表现,和达到德的要义。
三、黄牛党是什么
最后一条,黄牛党是什么?
黄牛党是近代文化中与牛相关的一种独特的文化。是社会发展的产物。虽然黄牛的行为自古就有,但被概念性提出则是近代的事。
在旧社会,拉车过活的车夫,他们身穿“黄马甲”,而他们的车就被叫着“黄牛”车。车夫们多混迹车站,在车站自然关系熟络,有时乘客买不到票,会找黄牛车车夫帮忙,日子久了,就形成了“黄牛可买票”的说法,“黄牛”这种专门称呼也出现了。
一百多年前的上海滩,那会儿黄牛主要倒黄金。老百姓对他们有个形象的称谓,叫“打桩模子”,意思就是“像桩子一样伫立在街头的人。”他们伫立街头主要为了倒外汇。后来才发展为倒香烟票、自行车票、电视机票、缝纫机票,火车票、演唱会门票等等。
到近代,在互联网实名售票出现之前,黄牛党的主战场在火车站。每年春运,黄牛利用资源关系,囤票后高价卖出,给一部分有需求的人提供帮助。但因其扰乱了市场,成为政府打击的对象。
后车票实名制,黄牛生意难做,他们开始细分垂直到其它行业,给各行业下游有需求的人提供帮助,内外构结,牟取利润。
黄牛是城市红利的产物,他们变化与变迁,与城利产业变化直接关联。黄牛产业是地下经济、灰色产业的代表。黄牛社会地位低,为人瞧不起。黄牛业务也靠自已独自摸索,其拓展生意以“信誉”为先。这倒是与牛的习性确有相似的地方。
近代有人注解说,遇到比较抢手的演出或球赛,票源紧张,一群专门操持这个行当的人会利用资源搞到票券,以此牟利,这群人带动的抢购票券的场面,和黄牛群一样骚动。
盈配资
金富宝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